- A+
翡翠一词由来已久,汉朝许慎编著的中国最早的字典《说文解字》中就有了这个词:“翡,赤羽雀也;翠,青羽雀也”。
后来人们就用“翡翠”一词表述这种色彩艳丽的宝石。清乾隆之后,翡翠开始了大规模的使用,翡翠在华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。
翡翠通灵欲滴的绿色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颜色;翡翠品种的纷繁多样;翡单价值的巨大差异,这一切都使得人们感觉翡翠变幻莫测、奥秘无穷。
加之翡翠细腻润透的特性又极其符合华人的审美观,所以在这 300 多年之中,中国人对翡翠形成了浓厚的情结,无论是灵秀精美的首饰,还是大气磅礴的玉雕山子,无不融入了炎黄子孙的情感、华夏文化的精髓。
接下来给大家送上超强翡翠干货!快快收藏,不然看完找不到可就可惜了!
全文很长,但是内容超级实在!相信你看完收获一定会很多。
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翡翠知识,或者不知道自己购买的翡翠真伪,不妨添加我的联系方式,更多干货愿意和您分享~
文章主要分为两部分:一为翡翠的基本性质,二为翡翠的鉴定。
一、翡翠的基本性质
(一) 矿物组成
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由多种细小矿物组成的矿物集合体。
德穆尔根据和田玉与翡翠硬度的不同进行了分类。
称和田玉为软玉,指出和田玉的矿物成分属闪石类,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和阳起石;
称翡翠为硬玉,在矿物学上属于辉石类。在商业中,翡翠是指具有工艺价值和商业价值,达到宝石级硬玉岩和绿辉石岩的总称。
“翡”单用时是指翡翠中各种深浅的红色、黄色翡翠;“翠”单用时是指各种深浅绿色的翡翠,高品质的绿色翡翠一般称之为“高翠”。
(二) 光学性质
1.颜色
翡翠的颜色多种多样,是翡翠的价值所在。
翡翠常见的颜色有:白色,无色,各种不同色调的绿色、红色、黄色、紫色、黑色、灰色等几种。
翡翠的颜色按其呈色机理可以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。
原生色是翡翠形成过程中由致色离子所致;次生色为翡翠成岩之后外来有色物质浸染所致,如黄色、红色等。
(1)无色
也就是无色透明。此种翡翠成分单一,并且矿物颗粒细腻,结构紧密,矿物颗粒光性趋于一致,透明度好,如无色老种玻璃地翡翠。
(2)白色
白色翡翠组成的成分单一,但结构松散,硬玉矿物颗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,残留空气或其他物质,降低了透明度,使得硬玉岩不透明,显白色。
(3)绿色
绿色是翡翠的常见颜色,所说的“翠”就是指绿色翡翠。
翡翠的绿色由浅至深分为:浅绿、绿、翠绿、深绿和墨绿,其中以翠绿色为最佳。
大多数绿色翡翠或多或少地含有杂色,呈黄绿、灰绿、蓝绿等色。
如果黄绿色中黄色调很浅,成为黄阳绿,仍不失翡翠的艳丽,而灰绿及蓝绿则影响翡翠颜色的品质。
(4)紫色翡翠
紫色翡翠也称紫翠,按其深浅变化可有浅紫、粉紫、紫、蓝紫,甚至近乎于蓝色。
(5)黑色翡翠
翡翠的黑色有两种,一种在普通光源下为黑色,强光源照射则呈深墨绿色的翡翠;
另一种是呈深灰至灰黑色的翡翠,这种黑色是由于含有角闪石等暗色矿物造成的,看上去很脏,是较为低档的翡翠。
(6)黄色和红色翡翠
黄色和红色是次生颜色,商业中称之为“翡”。
当白色、紫色或绿色翡翠形成后,由于受风化作用,形成赤铁矿或褐铁矿沿翡翠颗粒之间的缝隙或解理慢慢渗入而成。
一般黄色多为褐铁矿所致,红褐色为赤铁矿所致。
(7)组合色
在珠宝界,对翡翠的一些颜色组合给予了一些特定的名称,如春带彩、福禄寿等。
春带彩:紫色、绿色相间,有着春花怒放之意。
福、禄、寿:绿色、红色、紫色同时存在于一块翡翠上,象征吉祥如意,代表福禄寿三喜。
翡翠的颜色丰富多彩,其色的形状与组合、色的深浅与分布千变万化。
有时同一块料上可有五种颜色,又称为“五彩玉”。
2.光泽及透明度
翡翠的光泽为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。
半透明至不透明,极少为透明。在商业中,翡翠的透明度又称为“水头”。
一般来说,翡翠组成成分越单一,矿物颗粒越细,结构越紧密,则透明度越好,光泽越强;
组成成分越复杂,颗粒越粗,结构越松散,则透明度、光泽越差。
二、翡翠的鉴定
1.翡翠的等级
翡翠通常根据其加工程度分为A、B、C、B+C四个等级:
A货:指天然产生,只是利用物理方法加工雕琢、打磨、抛光,而未使用任何化学、辐照方法破坏其内部结构的翡翠。
B货:是指经过酸洗、漂白、注胶处理的翡翠。
C货:是指经过人工染色处理的翡翠。且不管酸洗、漂白、充胶与否,凡人工加色的翡翠称C货。
B+C货:是指既经过酸洗、漂白、注胶处理、又经过人工染色的翡翠。
注:将翡翠放在荧光灯下,观察其颜色变化,A货和C货不发生变化,B货有荧光,泛白色。
C货经过染色处理,故其颜色沿裂隙分布,分布不均匀,细心观察肉眼即可看出。
2.翡翠的质量评价
翡翠的质量评价可以从颜色、结构、透明度、净度、切工、重量六个方面进行,其涉及到行业中常提及的“种”、“水”、“色”、“地”、“工”等俗称。
1.颜色
颜色是翡翠质量评价的关键。
商业上经常从以下几方面对翡翠的颜色进行评价。
浓:是指翡翠颜色的饱和度要高。同一色调的饱和度越高颜色就越深,饱和度越低颜色就越浅。
翡翠有许多种颜色,绿色是最主要的色彩,好的翡翠要求是浓淡相宜的翠绿色。
阳:指的是翡翠颜色的亮度要高。颜色鲜艳的翡翠给人以青春勃发的感觉。
正:指的是翡翠的色调要纯正,不含其他色调。正色翡翠的色彩饱和度可高可低,也就是颜色可浓可淡,但色彩的主色调一定要纯正,也就是纯的光谱色。
如纯正的绿色翡翠应为正绿色或翠绿色;紫色翡翠要求是纯正的紫罗兰色。
翡翠通常会有偏色,一般是偏蓝色、偏黄色或偏灰色。如有偏色现象出现,则宁可偏黄不可偏蓝。
如果翡翠绿色中含有黄色调(即偏黄)则称为“色阳”或“色嫩”;如果绿色中含有蓝色调(即偏蓝)则称为“色老”或“色硬”;如果翡翠的色调中含有蓝灰或黑灰调,使得翡翠的绿色变得阴暗、不通透,则称为“色阴”。
匀:指的是翡翠颜色分布的均匀程度。
翡翠是同种或不同种矿物的集合体,颜色多呈点状、丝状、团块状分布,很难达到均匀。
所以翡翠的颜色越均匀,其价值越高。
和:指的是翡翠不同颜色分布的和谐与否。翡翠经常出现不同颜色的组合,如上文提到的“春带彩”、“福禄寿”、“刘关张”。
不同的颜色搭配为翡翠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。
2.结构
翡翠的结构是指其矿物颗粒的大小、形态及颗粒间结合方式,它直接影响翡翠的“种质”、“水头”、光泽和硬度等。
颗粒细小,结合紧密的翡翠则显得温润细腻,是高档翡翠的必备条件;反之,颗粒粗大,结构松散的翡翠质量将明显下降。
3.透明度
翡翠的透明度又称为“水头”。透明度的好坏在行业中常用“长”、“足”和“短”表示,称之为“水头长”、“水头足”或“水头短”;也可用“一分水”、“二分水”来表示。
绝大部分翡翠都是不透明至半透明,透明者极为罕见。翡翠越透明表明其品质越高。
4.净度
净度是指影响翡翠美观程度的因素,包括脏色和裂隙等,即所谓的“绺裂”。
这些“绺裂”的存在将影响翡翠的美观,净度越高则翡翠的品质越高。
5.切工(雕工)
翡翠的切工是指翡翠的选材设计、切割比例、雕刻工艺及抛光工艺等几个方面。
对于素面翡翠要求切割比例适中,抛光优良;而对于玉雕制品的质量评价来说,工匠们的巧妙构思、娴熟技艺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。
6.重量
翡翠制品的价值不受重量的严格限制,但是在颜色、质地、透明度等质量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,体积越大也就是重量越大,其价值越高。
商业中常用“种”和“地”对翡翠进行综合质量评价。
“种”是指翡翠的矿物组成、颜色、结构、透明度等对翡翠品质的综合影响,又称为“种份”或“种质”。
翡翠的种质按优劣程度常分为“老种”、“新老种”和“新种”。
“地”是指除去翡翠颜色之外的质量状况,也就是对翡翠颜色所附着的基质状况的描述,又称为“底子”或“地张”。
翡翠的地子按优劣可分为:“玻璃地”、“冰地”、“糯化地”(“藕粉地”)、“豆地”、“瓷地”等几大类。
但有时“种”、“地”的概念容易混淆,也有人称为“玻璃种”、“冰种”、“糯化种”、“豆种”等。
一般可称翡翠为 x x 色 X x 种 X x 地翡翠,如“阳绿色老种玻璃地翡翠”、“紫罗兰色新种豆地翡翠”。
关于翡翠的知识干货就分享到这儿了,喜欢的同道朋友们可以点个赞支持一下。如果还有其他想咨询的可以私信我,或者添加微信详情了解,翡翠文化让我孜孜不倦。